
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深圳渔博会”)自2023首届举办以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和8000万人口消费优势,通过组织展览展示、高端论坛、贸易对接、招商引资等活动,聚焦现代渔业上下游产业链,汇聚全球高端优质渔业资源,推动湾区渔业产业和资源快速集聚,成为深圳加快建设“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渔业行业高度认可。
2025深圳渔博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汇聚渔业产业上下游供需资源和展会运营资源优势,聚焦专业展会贸易属性,定位渔业产品流通贸易平台、渔业资源对接服务平台、渔业科技创新赋能平台、渔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布局湾区、联动全球,持续扩大展会影响力,促进资源、品牌、渠道、市场高效对接,助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奋力打造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商贸与资源的世界级旗帜性渔业盛会。
2025深圳渔博会
将于5月15-17日
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盛大举办!
01、展会优势
湾区优势
亚太地区蓝色经济合作枢纽
深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全球海洋经济的重要枢纽。作为大湾区的关键节点,拥有深远海产品回运距离最短的物流优势,成本显著低于其他沿海城市 。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深圳作为核心城市,具备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
消费市场庞大
全球消费中心城市,高端需求旺盛
深圳是全国首批“全球消费中心城市”之一,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直接面向广深港澳等高端消费市场,区域内常住人口超过8600万,年水产品消费量超过500万吨。深圳及周边地区的水产品进口额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高端海鲜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深圳正全力打造“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依托发达的冷链物流和金融配套服务,推动金枪鱼等高端水产品的全球集散与交易。
国家战略加持
政策红利显著,先行先试优势突出
深圳享有“双区”驱动的政策红利。国家赋予深圳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权,支持其探索渔业产业链的创新模式。2024年深圳海洋产业生产总值预计达3274亿元;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目标达4000亿元,占全市GDP约10%。这一系列政策优势为海洋经济与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创活力蓬勃
科技赋能渔业,引领全球创新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速18.9%,占GDP比重达6.46%,首次实现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拥有超过1.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科技等领域,在海洋经济与渔业领域,深圳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推动渔业三产融合,全面展示大国渔业崛起的“芯”科技和深蓝智慧装备。
02、展馆分布
本届展会邀请450+海内外展商参展、超20场行业精彩活动、37500㎡展出面积、8大特色主题展区,预计迎来80000+观众!
03、展品范围
远洋渔业水产及装备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各种渔船及捕捞工具;助渔导航及通讯技术装备等。
水产养殖及种业优质水产种苗;水产种苗繁育技术;水产养殖设施与设备;水产饲料与种苗;鱼药与水质等。
进口水产品全品类。
精加工类水产食品罐头食品;预制方便食品、即食、休闲类食品;水产佐餐食品;调味品;鱼糜鱼浆制品;各类海洋食品等加工食品。
水产品及冷冻食品冰鲜、鲜活、干制等水产品;冷冻食品。
智慧渔业及供应链服务现代渔业养殖技术与设备;智能养殖设备;渔业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化建设及运营服务;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水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与配送服务等。
加工设备及配套服务水产冷冻、加工、保鲜技术及设备;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称量、检测设备;冷冻、冷藏设备设施;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中央厨房设备;环保、杀菌技术设备等。
渔业金融、物流及配套服务渔业贷款、渔业保险;渔业产业基金;渔业融资租赁;渔业金融咨询等。
04、知名展商
05、专业观众类型
生产加工:水产品深产加工企业(含冷冻制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鱼糜制品、宠物食品等);
流通领域:水产与水产食材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贸易商;
零售领域:综合市场、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折扣店;
餐饮领域:餐厅、酒店、餐饮服务机构等;
团餐采购:团餐供应链企业、大型集团采购中心、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院校等;
电商领域:线上商城、社区团购平台、社群团购平台、电商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生鲜平台等;
服务领域:冷链仓储、物流、仓储、配送、食品包装企业等;
协会媒介:渔业、水产、食材、餐饮等行业协会与行业专业媒体等。
院校与研究机构: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高校、企业研发人员等行业研发主体;
06、精彩回顾
07、展馆交通
展馆: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
地铁:地铁1、4号线“会展中心”站